经历了震荡后的榕城超市业再次酝酿风暴,面对洋超市的咄咄逼人
经过2001年岁末大震荡的福州零售业将又一次打破短暂的沉默,3月8日正值妇女节之际,永辉超市又一生鲜连锁在津泰路开张,华榕传出可能在近期新开6家生鲜分店,而好又多确定五里亭、五一、东街口原大华都在4月1日、10日、20日三个不同时间开业外,还传出在4月份加开3家分店,震荡后的榕城超市业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改超”项目随着永辉(津泰)的开张,将被加速提上日程,而面对麦德龙、沃尔玛等洋超市,以及好又多超市的冲激,本土超市将会以什么样的态势立身于不败之地呢?
立足价格优势
有人指出,价格优势丧失是华榕“搁浅”的根本原因。在市场调查中,记者明显感受到了这一点,列表中可以看出,同一产品在各大超市相比,以华榕超市的卖价最贵,而倍受市民青睐的永辉超市是最便宜的。这也是现在福州市民的一个共识了。
相比而言,本土超市的价格对沃尔玛、麦德龙等洋超市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一般的食品价格都比洋超市低上一、两毛,而洗发水等日常用品更是便宜一、两块不等。
虽然本土超市的购物环境还不能与洋超市相比,但它大众化,更适合社区市民消费,再加上足够的价格优势,土超市仍然还是普通市民的首选。
向“农改超”看齐
农贸市场超市化已被福州市政府规划为2002年重要项目工程,鼓楼、晋安、台江、仓山四区顺利启动“农改超”,而华榕也已经与政府的“农改超”保持一个步调,力图找回自信。
从已重新开业的华榕超市不难看出,华榕正努力从本土超市的土壤中吸取养分,与“农改超”实现接轨。新开业的华榕生鲜区尽管规模不是很大,还无法与永辉超市那种以大面积的生鲜经营相比,但可以看出华榕在重新寻求自我定位,总结失败经验,从大型仓储式洋超市与本土化成功经营着之间找寻适合自己的模式。
其实,在麦德龙等超市落户福州之前,福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超市,像华榕这样的超市也只是介于便利店和超市之间的过渡型商业模式,在洋超市的挤压下,华榕不堪一击走向衰败。
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准则前面,太快扩张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华榕,就曾这样退出市场。
合作求出路
据了解,近期麦德龙将在厦门再开一家卖场,和福州麦德龙相互支撑,进一步确立采购优势;好又多也将在1个月后再开3家分店;另据了解,今年法国零售超市欧尚也将进入福州,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也有可能来福州,如果家乐福也进驻福州,那么世界零售三巨头(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将首次在中国同一城市“会晤”。
面对这种“洋”阵势,业内人士认为福州零售业应大胆学习上海华联与北京西单那样的跨地域联合,寻求强强合作,形成一个新的强大联盟,毕竟光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是做不大的。
采访中有人就这样指出,零售企业之间的关系应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面向洋超市的入侵,本土零售业只有相互团结,互相学习交流,找准定位,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出路。
撰稿人:本报记者陈祥旺